原理:
通过试剂与余氯反应产生颜色变化,对比比色卡或使用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。
DPD分光光度法:利用DPD试剂(N,N-二乙基对苯二胺)与游离余氯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,颜色深浅与余氯浓度成正比。
滴定法: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游离余氯,通过消耗的滴定液体积计算浓度。
操作步骤:
取水样5-10mL放入比色管;
加入DPD试剂,摇匀后静置1-2分钟;
对比标准色卡或使用分光光度计读取数值。
优点:
操作简单,无需专业设备;
成本低,适合日常快速检测。
缺点:
精度较低(误差约±10%);
无法区分游离余氯与化合性余氯。
适用场景:
小型泳池、家庭泳池的日常水质抽检。
原理:
采用电极法或光学传感器实时监测余氯浓度,结合自动加药系统实现闭环控制。
电极法:通过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余氯活度,输出电信号转换为浓度值。
光学法:基于DPD分光光度法的原理,使用LED光源和光电传感器实时分析颜色变化。
功能特点:
实时显示余氯、pH、温度等参数;
数据自动存储并上传至云端;
支持报警功能(余氯超标或不足时触发)。
优点:
精度高(误差±5%以内);
可连续监测,减少人工干预。
缺点:
设备成本高(约数万元);
需定期校准和维护传感器。
适用场景:
大型公共泳池、水上乐园、酒店泳池等需要长期监控的场所。
原理:
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DPD试剂与余氯反应后的吸光度,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浓度。
操作步骤:
取水样加入比色皿;
加入DPD试剂,摇匀后放入分光光度计;
设置波长(通常为515nm),读取吸光度值并换算浓度。
优点:
精度高(可达±2%);
适用于实验室环境。
缺点:
设备昂贵,操作复杂;
无法实现实时监测。
适用场景:
水质检测实验室、科研机构或大型泳池的定期水质认证。
原理:
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(Na₂S₂O₃)溶液滴定水样中的游离余氯,通过反应终点判断浓度。
操作步骤:
取水样50mL于锥形瓶;
加入过量KI溶液和DPD指示剂;
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淡黄色,记录用量;
计算余氯浓度(公式:Cl₂浓度 = Na₂S₂O₃用量 × 0.05)。
优点:
结果(误差±2%以内);
可区分游离余氯与总余氯。
缺点:
操作繁琐,耗时长;
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。
适用场景:
水质监督部门抽检、泳池水质年度认证。
处理措施:
投加氯中和剂(如硫代硫酸钠),按1mg余氯需0.1g硫代硫酸钠的比例投加;
增加补水量稀释余氯浓度;
检查消毒系统是否存在过量投加问题。
处理措施:
补投消毒剂(如三氯异氰尿酸),按每吨水0.5-1kg投加;
调整循环水泵频率,增强水力混合;
检查紫外线/臭氧消毒设备是否正常运行。
设备类型 | 推荐品牌/型号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便携式速测盒 | HACH DR900、哈希DPD1000 | 家庭泳池、小型泳池日常检测 |
在线监测仪 | 水质卫士Pro、EcoTech pHOR | 大型公共泳池、酒店泳池 |
实验室分光光度计 | 岛津UV-1900、热电CEM | 水质实验室、年度认证检测 |
滴定装置 | Metrohm 800 Titrino | 专业水质检测机构 |
日常检测:优先选择速测盒或在线监测仪,兼顾便捷性与实时性;
精准分析:实验室滴定法或光度计法适合高标准场景;
异常处理:根据余氯浓度及时调整投加策略,确保水质安全。
注:检测时需遵循《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》(CJJ 122-2017)标准操作,避免人为误差。